在近日中国平安2018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为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公开点赞。
诚然,履职短短两年,谢永林便顺利让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实现“阶段性成功”——业务结构完全逆转,零售贡献了近七成净利,达到历史峰值。
更让外界好奇的是,基数变高之后,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如何再上一个平台?日前,谢永林在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说,其实转型的根本目标是要做智能化治理,现阶段行万里路可能只走了一半。“零售转型的下一步,是要攻坚私人银行。”
智能零售银行初成
在整体经营形势大变的背景下,平安银行今年上半年的表现依然没有让外界失望。
2018年半年报显示,平安银行实现营收572.41亿元,同比增长5.9%;实现净利润133.72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零售营收为293.16亿元,占比为51.2%;零售净利润90.79亿元,占比为67.9%。同时,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1.68%,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显然,平安银行身上已经烙上鲜明的零售印记。“评判是否转型成功,从数字标准来看,就是资产、收入、利润主要都是零售。”谢永林说。这是他第三次在同一地点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间点都选在这两年的半年报和年报发布之后。
若以2017年半年报、2017年年报、2018年半年报连续三个财务报告数据对标来看,该行零售转型确如他今年所言,实现了阶段性成功,贡献值直线上升,净利占比近七成。
根据零售转型战略,过去两年,平安银行多点发力,在通往智能零售银行之路上,大体可见三条主线:一是调架构,调人员,优化管理;二是压降对公业务,倾斜信贷资源支持零售;三则大举投入科技资源,改变作业模式,提升客户体验。
这些举措带来的变化,从口袋银行APP、零售网点等线上线下已逐一显现。2018年上半年,该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零售客户数、零售存贷款继续快速增长。其中,AUM为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0%,零售客户数7705.3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0.2%;零售存款余额4057.7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0%,零售贷款余额9989.2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7%,占比为54.0%。信用卡总交易额也达到1.21万亿元,同比增长89.9%。
“去年一年就是让以信用卡为代表的三个尖兵先行。”谢永林说。他认为,平安银行在这一领域有领先优势,无论是风险指标、客户数还是利润,甚至单一客户盈利能力。
在优势显现的同时,亦面临一定的挑战。比如,既要让零售负债端资金成本降下来,又要体现服务的便捷性,这是零售业务转型过程中需要兼顾的核心。
攻坚私人银行
零售转型之路棋至中盘,贡献值达到历史峰值,在此高基础上,下一步如何才能再上一个平台?这是眼下摆在平安银行管理层团队面前的问题。
在谢永林看来,零售业务主要涵盖三大领域,依次为基层零售、消费金融、私人银行。
从现阶段来看,平安银行在基层零售方面表现不错;而以信用卡、消费信贷、车贷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因有历史沉淀、传统优势及科技的持续助力,平安银行在市场中也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唯一的短板是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即高净值客户服务。当前,不少银行人士指出,财富管理可能会成为商业银行整合传统业务的一条主线,是主要的赚钱业务。
平安银行私人银行于2013年11月开业,多年来其发展在集团中未显突出,直至2017年才开始发力。截至2017年末,平安银行的私财客户、私行达标客户分别达45.65万户、2.35万户,分别较上年末增长32.77%、39.05%;而同一时期的私行“领头羊”招商银行,私行客户数、AUM分别为6.74万户、1.9万亿元,增速分别为13.19%、14.81%。
“现在对我们来说,攻坚战就是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过去两年来,我们在这两个领域的增速在业内算是快的,但我还不是特别满意,离理想目标还差很多。在现在这个阶段,要发展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不能走传统的老路,一定要把科技注入到商业模式当中。”谢永林直言,因此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私人银行、财富管理将成为平安银行打造智能零售银行的攻坚重点,预计要花三年时间完成。
这场攻坚战的大体思路是:在产品、科技、人才队伍等多方面升级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业务。在谢永林看来,理想的私行业务是产品、服务、资产配置都要好。“很多私行客户绝不仅是个人需求,背后还有企业,所以不能光从零售服务着手,还要考虑对公服务,这样才能做好。”
具体如何执行?谢永林概括为三句话:第一,学习行业先进经验;第二,充分发动集团寿险资源;第三,科技赋能,让科技深度改造传统模式。
这将是一场硬仗。从半年报数据中可窥平安银行私行发展有所放缓的迹象。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私财客户、私行达标客户分别为52.59万户、2.58万户,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5.2%、9.6%,增速有所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