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首次将供应链金融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供应链创新相关扶持政策密集推出营造良好政策环境,2018年也成为了供应链金融的元年。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我国金融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繁荣, 一方面是传统的产业巨头通过供应链方式实现了深度的产融结合;另一方面,新型的互联网企业,开始跨界共建金融,依托自身的平台搭建自己的生态圈,供应链金融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状态。
(一)供应链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行业新风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拉动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政策原因,制造业要完成升级迭代,金融业要解决资金空转的问题。
今年国家形势异于往年,中国经济遭遇一系列意外,如贸易战冲击,实体经济供血不足,就业隐患若隐若现。
2018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要做好“六稳”工作,其中“稳金融”就是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对于供血实体经济的供应链金融,是立足于实体自产业的金融活动,是供应链与金融两个领域的交叉创新。在国外贸易战处于高峰期、存在较多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供应链金融已成为化解金融风险,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关键突破口。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约为12万亿元;而供应链金融在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率超过25%。据易宝研究院数据预计,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7万亿左右。
供应链金融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适合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批发零售、大宗商品、医药类、三农领域、汽车、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主要行业。
在“互联网+”模式基础上,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再生资源和供应链金融相融合,成为再生资源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对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而言,是一次革命性的重构机遇。
(二)再生资源是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产业的必然选择
什么是再生资源?
• 不可再生的,在人类生产、生活、科教、交通、国防等各项活动中被开发利用一次并报废后,还可以反复回收加工再利用的物质资源。
一杆秤、一辆车,只身一人在城市中走街串巷,这样的身影想必我们都不陌生。提到收破烂,马上就联想到一众废弃物:啤酒瓶、塑料瓶、旧报纸等等,而一说废弃物,又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垃圾。
提起垃圾,很多人会联想到肮脏与不堪入目,但经济的发展必然与垃圾产生联系,甚至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越产生更多的垃圾,美国作家韦伯曼(A.J.Weberman)就提出过:“一个人扔掉的东西体现了他的所有”,也被人戏言为“垃圾学”。
所以,对于再生资源回收产业的强势崛起,很多人表示不解,为什么是它?为什么是这个“丑小鸭”?殊不知“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先天禀赋,已经注定了它不可能永远默默无闻——生态文明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绿色低碳发展的循环经济体系成为必然要求。
1厚土难掩玲珑金,再生资源行业迎来华丽转身
美国社会分析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个浪潮,将是在世纪之交时要出现的垃圾革命。”
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必然伴随着垃圾的产生,需要诟病的不是垃圾的产生,而是垃圾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置并对环境造成沉重的负担和损害。
无尽的消耗,资源总会耗尽。不停的排放,污染终将蔓延。在当前全球大跨步提高的生产力下,大量的资源消耗,等比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的产生,已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除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正呈现出“当仁不让之势”,变成国家环保工作推动过程中的一大掣肘。因为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且作为绿色循环经济重要环节之一的再生资源回收无疑是破除固废处理掣肘的绝佳选择,因此被寄以厚望,备受关注和推崇。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中国经济取得令世界瞩目成绩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生态失衡的代价。
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强调要 “发展绿色金融”,推进中国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丑小鸭能变成白天鹅,那是因为他本就是白天鹅!
每回收利用100万吨废塑料,可节约石油60万吨,减少污染90%;
每回收利用100万吨废钢,可炼钢85万吨,节约铁矿石约300万吨,节约焦炭100万吨;
每回收100万吨废纸,可造新纸80万吨,节约木材300万立方米,保护森林15万亩,让300万立方米的树林持续生长,产生7300吨氧气,供1000人呼吸10000天。
2政府、企业、资本各界关注,再生资源强势发展
数据显示,过去几年里,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在2010年时行业产业规模不过2200亿左右,而时至2016年已经接近4000亿元。也正是在2015年,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开启蜕变之年,并迎来被称为“再生资源回收元年”的2017年,再生资源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瞩目。
2015~2017年三年时间里,社会资本大动作不断,行业内的并购重组可谓风起云涌。
在利好政策的不断刺激下,社会资本继续保持活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型模式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央企与民营、中小企业展开合作,共同拓展市场,“央企+民企”开启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新模式。
l 2017年9月,中铁锦绣集团与环嘉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中铁环嘉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
l 2017年7月,中房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中房汇宏(大连)建设有限公司与环嘉集团,合资成立中房环嘉科技发展(大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
l 2015年,环嘉集团董事局主席王金平先生联合央企中国葛洲坝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绿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葛洲坝环嘉(大连)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葛洲坝环嘉公司成立
三年,累计销售收入300多亿元,累计利润7亿多,为葛洲坝集团成功转型环保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一系列的政策落地,2017这一年我国十大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值为7550.7亿元人民币,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近10万家,从业人员达到1200万人。大规模发展拉动了社会就业率的同时,也得以看到在未来行业的无限潜力。
面对再生资源行业存在的历史沿革性、行业人群的知识水平、生活条件的弱势地位以及行业小、散、乱的分布局面,龙头企业环嘉集团从基础建设抓起,从自我讲环保到带动社会做环保,从资源回收到技术开发,从分散经营到资源循环产业链回收发展体系的成功建立,终于将再生资源行业星点式的回收散军变成正规军,形成了工业化、产业化的回收利用基地。
2018年,环嘉集团已在全国各建设产业园区50余个,当地政府都积极主动给予多方面的土地和财政扶持政策。
根据国家层面的规划,到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5%,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到54.6%左右,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实现3万亿元的大突围。
除了行业内部环境的变化,再生资源回收的外部环境也正日益优化。在中央环保督察与地方督察的双重夹击下,许多小乱散污型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或作坊被大量关闭,这大大驱动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转型升级,进而刺激新模式与新技术的产生与普及。
所以进入2018年以来,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从小散乱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迈进。按照一些分析机构的预测,经过2018~2020年的迅速发酵酝酿,从“十四五”时期开始,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可以达到15%~20%,赶上甚至超过整个环保产业的增长速度。
肩负责任与使命,再生资源行业龙头-环嘉集团将资源再生与科技理念相结合,建立了回收、分拣、物流配送、集中交易、加工利用于一体的国际化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体系,用有限资源创无限循环,环嘉集团挖掘城市矿产、打造静脉产业园、建设低碳环保小镇,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而不断努力。
3打造智慧供应链金融,携手行业龙头驱动产业升级
我国是资源消耗大国,加强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的关键途径。党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创建”美丽中国”,中国再生资源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近年来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企业的市场交易频繁活跃,再生资源回收量不断增长。经过审慎的分析了解,铜钱贯董事长于东升先生表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成为当前一个高速发展且充满无限商机的产业。然而,在巨大的市场机遇面前,我国发展绿色产业却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
·据测算,中国绿色产业的年投资资金需求在2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而在2030年前,中国要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的国际承诺,环境污染治理预计每年还需要3至4万亿元的绿色投资,国家财政资金只能覆盖其中的15%左右,其余约85%的资金缺口则完全由社会资金填补。这意味着,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来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产业是必然的选择。
创造实业价值,就是企业对国家的最大责任。为响应中央号召,2017年铜钱贯率先走向再生资源行业,以再生资源龙头企业—环嘉集团为核心打造智慧供应链金融信息服务平台。
于东升表示:这种选择并不是偶然,而是笃信国家必然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我们怀着敬畏之心从事供应链金融信息服务,为实体经济“供血”的同时,用实际行动完成金融行业的脱虚向实。
铜钱贯专注于再生资源供应链金融,搭建互联网金融、保理业务、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科技金融的风控体系,在主战略的航道上打造多路径、多梯次、多场景的产品应用,在理想主义的事业中,不断研发现实主义产品,在攀登珠峰的途中,把握机遇,奔腾向前。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铜钱贯通过打造智慧供应链金融服务品牌,促进以环嘉集团为核心的再生资源生态圈的建立与繁荣,能够帮助更多的回收资源变废为宝,让中国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