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理事单位:华融道荣获互联网金融年度风控奖
作为地方主流银行,徽商银行坚决贯彻中央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持续加强金融创新,扎实推进金融扶贫,用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持续浇灌安徽广大的农村地区,积极打造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安徽样板。
强化顶层指导,出台系列纲领性文件
为加强服务乡村振兴的统筹指导,找准发力重点,徽商银行按照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陆续出台《关于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意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行动计划》等纲领文件,对全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总体规划,并就服务的重点领域、拓展途径和保障措施等提出明确要求。
该行聚焦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和农民生活,重点实施“乡村治理、产业兴旺、城乡融合、生态宜居、消费升级、扶贫攻坚”六大行动,构建服务乡村振兴产业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扶贫金融等产品体系,强化“资源、人才、授信、风控、科技”五大保障,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把徽商银行打造成为金融服务全省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综合服务商。通过引入金融活水,持续加大投放力度,助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突出质量兴农,激发服务乡村振兴源动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如何找准服务乡村振兴着力点,发挥金融杠杆的“撬动效应”?徽商银行积极尝试,坚持以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适应农业农村新形势新需求,以特色产业金融为抓手,突出以质量兴农、产业带动为着力点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不断激活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竞争力。安徽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分布散、链条短,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强,振兴农业关键要在改革创新上精准发力,围绕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为此,徽商银行坚持质量兴农,以支持全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产业兴村强县行动为突破口,聚焦茶叶、山核桃、酥梨、生态渔业、猕猴桃等地方特色效益产业链发展,创新开发徽农贷系列产品,包括“金谷粮农贷”、“金叶果蔬贷”、“酥梨贷”、“核桃贷”、“茶谷贷”等专属产品,助力地方政府发展现代特色高效农业。
位于安徽省巢湖市的槐林镇是全国最大的渔网生产基地之一,涉及捕鱼类相关企业达500家,从业人员2.4万人,年产值接近60亿元。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至俄罗斯、非洲、南美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命名为“中国渔网第一镇”、安徽产业集聚专业镇建设示范点。由于渔网类企业基本是家族式经营,大多存在缺乏有效抵押物或抵押价值不足(多为自建房)、财务数据不健全、支付方式以现金为主、交易缺乏有效银行流水等问题。再加上成品大部分出口海外,且受捕鱼季节及出口结算周期影响,资金需求呈现快、周期性强等特点,多年来难以在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融资。
徽商银行急客户所急,针对渔网小微客群特征精心定制纯信用贷产品——“渔业贷”和“鱼跃贷”。“渔业贷”主要根据IPC技术进行调查交叉验证,依据企业生产用电、设备情况等参数衡量经营规模及融资需求,同时辅以村委会、渔网协会、邻居亲属为侧面调查渠道,对借款人进行综合全面审慎的评估;“鱼跃贷”则是根据数据积累将“渔业贷”推至线上化运营,让小微客户轻轻松松在移动手机端即可完成审贷、放款等全流程。
截至2018年8月,徽商银行累计投放“渔业贷”128笔、6415万元,“鱼跃贷”上线当日便成功授信客户86户,额度合计607万元,灵活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渔网商会的一致好评。
聚焦乡村绿色发展,助力打造生态宜居新格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切实保护好农村宜居生态,为此,徽商银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以绿色金融作为推动全行经营转型的抓手,不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全力服务好绿色、循环和低碳经济发展,以金融手段引导新兴绿色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为打造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贡献金融力量。
截至2018年6月末,该行成功发行5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累计为绿色金融投放超136亿元,覆盖生态修复及灾害预防、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等多个领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安徽打造绿色生态样板“添砖加瓦”。
实现农村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过去提到农村环境想到最多的就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为彻底改变农村人居环境,安徽从2017年6月开始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打造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徽商银行积极配合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在原有PPP项目贷款、绿色金融等产品的基础上,创新污水处理收费权质押融资、绿色资产证券化等融资业务。截至2018年6月末,已先后向五河县、青阳县、天长市等15个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项目投放农村人居环境贷款合计20.68亿元,为全省垃圾分类处理、县域水体生态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安徽皖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黟县更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旅游强县,境内西递、宏村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5A级景区,每年接待游客数量接近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百亿,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民宿”作为景区特色旅游配套设施,近几年来在黟县得到蓬勃发展。民宿经营场所大多为古民居,90%以上暂无营业执照,以中等规模及中等档次为主,每隔两三年便存在修缮及扩建资金需求,但因古民居不能抵押、经营户无可抵押的资产等问题,经营户融资难问题一直困难经营户。
针对景区民宿经营情况及实际需求,徽商银行推出特色产品“民宿贷”,其目标客户为西递宏村等景区内经营农家乐及民宿的本地客户,担保方式有抵押、质押、保证等,针对优质经营客户还可采用信用方式,根据房间、床位、餐桌、档期和营业额,运用评分卡打分综合确定其授信额度。截至2018年8月末,该行在宏村、西递、屏山和南屏等景区已发放“民宿贷”53户共计2326万元,极大改善了黟县民宿旅游居住环境,大幅提升了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满意度。
创新扶贫金融,共谱服务乡村振兴协奏曲
金融扶贫既是党和人民交给金融机构的重大任务,也是金融机构履行企业责任的应有之义。徽商银行严格按照全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将金融扶贫与服务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积极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压实责任、精准施策,倾力助推全省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为了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该行党委将金融扶贫纳入党委工作要点,确保在支持脱贫攻坚上有所作为。
产业扶贫强造血。要实现长效扶贫,必须找到可持续的扶贫模式,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变输血为造血,利用金融活水推动产业扶贫无疑是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该行积极响应政府“四带一自”模式,主动采用以农业龙头企业或农业合作社为带动主体的产业带动模式,即贫困户作为借款人从该行申请扶贫小额贷款,并以带资参与经营的模式将贷款资金投入到带动农业龙头企业或农业合作社用于经营,并以提供劳务、原材料等方式参与到带动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籍以分享企业经营收益和自身劳动收入。如该行黄山分行“云海茶业带动扶贫方案”,贫困户投入资金既可以获得经营收益,也可以通过为企业提供采茶、制茶等劳务获得工资收入。截至2018年7月末,该行扶贫小额信贷贷款余额7.89亿元,贷款户数19931户,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2.51亿元,贷款户数较年初净增6317户。
定点扶贫搭桥梁。2011年,徽商银行积极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号召,对口帮扶泗县脱贫。2015年,随着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国、安徽的有序推进,该行宿州分行结对帮扶泗县长沟镇马王村。总结多年扶贫经验,徽商银行认识到要实现精准扶贫的落地生根,需要将徽行的资源优势与扶贫对象的客观诉求有效对接起来。对于各类扶贫诉求,徽商银行在政策制定、产品设计、资金支持等方面开放绿色通道,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以马王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在收集到第一手的扶贫诉求后,该行积极协调相关单位,为其新建了380平方米的村民活动中心及1000平方米的村民活动广场、新打农田灌溉机井150眼、开挖排洪沟渠5600米、新修桥涵35座、新修水泥道路11公里、完成全村电网升级改造及户户通自来水工程。
推行普惠金融,提升“三农”金融获得感
农村金融服务一直是农村改革的薄弱环节和难点,徽商银行基于“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深耕小微、熟悉“三农”的地缘和人缘优势,将“创新驱动”作为重中之重,聚焦普惠产品、渠道和机制建设,以创新驱动引领业务发展。
针对农村居民“存款贵、贷款巧、服务好”金融需求,该行不断加大产品和系统研发力度,研发上线了包括徽农卡、普惠存单、徽农贷、徽农通、个人资金归集、分档计息、移动发卡等普惠金融专属产品,初步构建了通用产品与专属产品相结合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普惠金融产品体系。目前徽农卡已累计发卡159.34万张,普惠存单开立70.69万笔,在县域乡镇地区的个人贷款余额254.75亿元;在行政村布放徽农通金融服务终端140台,服务农村客户56万余名,减免三农各类手续费9000余万元。
在渠道建设方面,徽商银行坚持“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原则,积极推进机构向县域乡镇、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北地区等地下沉,初步构建了县域支行、乡镇徽农支行、村级徽农金融服务室三位一体的农村普惠金融渠道体系。同时注重线上渠道搭建,着手研发线上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农产品购销、商品零售、信息发布、交易撮合、支付结算、担保融资等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力求找到物理网点和电子渠道、网络金融融合发展的结合点。截至2018年6月末,该行设立县域综合支行61家,徽农支行92家,实现全省61个县(市)全覆盖,在皖北地区共设立133家支行,占对外营业网点的32%,有效增强在皖北县域乡镇的金融服务能力。
此外,徽商银行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总、分、支三位一体普惠金融组织架构,从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两方面入手,逐步建立权责利统一、激励约束相对称的绩效考评和经营机制,稳步推动“人随点走”和“属地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徽农金融服务室的银行、乡镇政府、村委会三方选人用人机制。截至6月末,该行县域机构储蓄存款余额接近400亿元,个人贷款余额超254亿元,个人贷款余额27.43亿元,其中徽农支行工作人员本土化程度已经达到53.5%,拉动乡镇农村地区就业1000余人。
40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徽商银行将积极践行扎根地方的本土银行社会责任,以探索的勇气、创新的实践和从严从实的作风,积极引金融活水全力灌溉乡村振兴战略之花,支持把党中央和全省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落实在江淮大地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