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惠金融蓝皮书(2018)》和“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在京发布。 杜燕摄
为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中国普惠金融蓝皮书(2018)》和“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10月11日在京发布。
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加大薄弱领域金融支持力度,既是新时代背景下提高经济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在此背景下,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推出相关蓝皮书以及指数报告。
政策引导和技术发展加快普惠金融发展
《中国普惠金融蓝皮书(2018)》系统梳理了普惠金融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措施,分享了普惠金融在政府、市场主体以及金融科技领域的具体实践,特别是总结了世界各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挑战,为推动中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促进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政策引导和技术发展大大加快了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速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不仅包括信贷,还包括储蓄、投资理财、保险、支付、汇兑、租赁、养老金等全功能、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二是普惠金融的参与主体已逐步发展为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科技企业等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普惠金融机构体系;
三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运用金融科技,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普惠金融业务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四是普惠金融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一些新的普惠金融模式开始形成,普惠金融开始成为许多机构竞相进入的蓝海。
与此同时,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区域发展不平衡,同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面临挑战。其次,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难度大,实现普惠金融发展与防控风险的平衡面临挑战。第三,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部分新型机构和新型业务也面临着监管法律缺失的问题,系统性风险防控面临挑战。第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金融业务创新,对金融创新的支撑作用有待提升。第五,金融消费者的知识和素养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金融业态,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迫在眉睫。
加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及消费者教育
蓝皮书建议,加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包括加强政策体系、组织体系、监管体系建设。通过改造和利用现有的社会网络、基础设施以及服务渠道,拓宽金融覆盖面,提升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可得性。
蓝皮书建议,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在现有信用信息系统基础上,继续推进信用信息的征集、整合、公开和共享。同时,建议完善农村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与生态体系。
蓝皮书建议,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革新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教育的制度理念、丰富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教育的主体、促进金融教育方式多元化,着重加强风险认知能力。
11日,“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也在京发布,以小微企业服务主体为切入点,从普惠金融供给方和需求方视角,反映中国金融体系为小微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价格合理的基础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刻画小微企业普惠金融运行态势与发展状况,打造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晴雨表”和“指南针”。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说,普惠金融其实是一场真正的启蒙运动。该行不仅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还要为更多群体提供普而惠的服务,向全社会输出金融和非金融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表示,目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挑战。普惠金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有许多亟待探讨和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希望有更多的机构参与到普惠金融研究中来,更希望社会各界都能重视普惠金融工作、支持普惠金融工作。(记者 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