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为民,中国银行总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
人民网北京1月2日电(记者陈孟)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将为银行业的科技转型与线上服务升级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银行业抓住科技转型机遇,从智能服务、数字风控、金融直播等方面持续探索业务创新。其中,中国银行涉足新兴的直播领域进行跨界探索,开辟出传统银行转型的新思路,受到业内外广泛关注。
“金融直播”对于中行的业务转型有怎样的意义?“银行+直播”这一崭新形式将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对此,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郭为民近日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指出,拥抱新技术、参与互联网下半场是银行业创新服务模式的必由之路,而“金融直播”正是银行拥抱新技术、融合互联网的尝试,也是实践普惠金融、服务全球客户的一次创新。未来,银行如果没有能力通过新技术手段与客户互动交流,就会落后于时代。
银行开启“直播间”:
“搭建银行与客户间的多媒体交互桥梁”
今年以来,中国银行与大智慧合作建立了自身的直播业务平台——中银直播间,并将其接入手机银行和微银行,这一举措受到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中银直播间共进行了80余场直播,触及用户540余万次,单场直播同时观看人数峰值达20万人次。
“直播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郭为民表示,直播这一形式对于银行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更精准地匹配银行服务与客户需求,通过互联网渠道统筹协调网点资源与专家资源,更有效地服务客户。
郭为民认为,对于银行而言,直播是一种个性化的多媒体沟通平台。直播的互动性很强,它不同于单向传播信息的电视广播,能够实现客户与银行、客户与客户、客户与企业之间的智能互动;同时,直播支持检索,无论客户什么时候有什么需求,只要打开手机银行,选择观看相应的直播主题类别,就能得到相应的服务。直播将中国银行的服务资源有机整合起来,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有效匹配,在银行与客户之间搭起了多媒体交互桥梁。
“银行要持续提升客户黏性,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使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个性化,并提供更具互动性的场景。从这个角度来说,直播是银行业利用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客户黏性的重要尝试。”郭为民表示。
围绕服务客户这一宗旨,中国银行在直播主题的选择上更加注重贴近民生,直播内容涉及衣食住行等各类生活场景,为客户提供多种相关金融服务。比如在“留学”主题下,会告诉用户怎么跨境汇款、怎么留学申请等,还会实时在线解答客户疑问,并支持相关产品服务的一键下单。
郭为民认为,直播这类个性化的多媒体沟通平台,将成为未来银行业务中重要的基础设施。
“拥抱新技术、参与互联网下半场是银行业创新服务模式的必由之路。”他强调,金融直播正是银行拥抱新技术、融合互联网的尝试,未来,银行如果没有能力通过新技术手段与客户互动交流,就会落后于时代。
破解普惠金融难题:
“用技术给服务能力插上翅膀”
郭为民指出,在银行实践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难题:一方面,客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传统网点银行已经不具备这种个性化的服务能力,必须向APP银行和开放(API)银行转型。
“传统银行要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个性化服务能力,不采用新思维、应用新技术是无解的,”郭为民指出,“新技术是普惠金融唯一的出路,我们必须用技术给服务能力插上翅膀。”2018年,中国银行明确提出“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型求实、变革图强,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的总体战略目标,不断强化科技赋能。
他举例道,比如中行的“中银E贷”系列秒贷产品,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分析海量金融数据,在贷前精准描绘客户画像,预测客户成长属性,因客定价,并建立以实时数据分析为基础的动态贷后预警与风险监控体系。这样一来,银行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降低客户成本、提升客户体验的同时,也能有效规避风险。
“我们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企业级智能风控体系,在简化客户安全认证方式的同时,对线上线下高风险交易进行实时监测与处置,系统上线仅几个月,已累计阻断可疑交易金额超过70亿元,实现了客户体验与交易安全的双提升。”郭为民指出,新技术推动银行业务转型发展,解决了服务多样化与成本控制、提升体验与规避风险等多对矛盾。
同时他认为,应用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的金融直播模式,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有效,为提升全民金融素养,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创造了条件。
“直播不仅能极大地方便客户享受银行服务,对提高老百姓的金融知识普及率、提升全民金融素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郭为民举例表示,一个客户通过直播得到金融问题的解答,其他无数有类似问题的直播观众也都可能因此受益。
他强调,“未来,我们会进一步拥抱新技术,践行普惠金融,真正实现从网点银行到APP银行、从APP银行到开放(API)银行的飞跃。”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调动全球资源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2014年末,中国银行提出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的战略要求,5年来也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将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其业务全球化的重点。
郭为民向记者介绍,目前中国银行的海外机构已覆盖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超过2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领先中资同业。“我们为‘一带一路’提供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股权投资、基金、航空租赁等在内的多元化金融产品及服务,支持‘一带一路’沿线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
截至2018年6月末,中国银行共跟进“一带一路”重大项目逾600个,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实现授信新投放超过1000亿美元。今年以来,中国银行已分别协助沙迦酋长国、菲律宾共和国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20亿元人民币、14.6亿元人民币熊猫债。
郭为民指出,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中国银行还通过电子渠道实现了两方面创新:
一方面,是通过电子渠道把中国银行的服务能力辐射到海外。他介绍,目前,中行手机银行国际版已覆盖18个海外国家和地区,海外客户可以便捷地通过电子渠道享受中国银行的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是通过电子渠道将全球范围内的专家服务资源提供给境内外客户。“假如某个客户在境外贸易过程中,有专业问题需要解答,我们可以通过全球专家视频支持系统与当地的专家进行视频对接,及时调度全球专家资源来为客户提供服务。这是传统银行的网点服务模式无法实现的。”
“这是我们利用电子渠道服务客户、延伸全球服务能力一个非常好的案例。”郭为民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中国银行充分利用其跨境优势,调动全球资源,为许多企业解决了它们面临的问题,未来也将继续通过技术驱动业务变革,努力将及时、优质的服务输送给更多的企业与个人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