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佩子
来源:供应链金融(ID:sinoscf)
近年来,随着社会化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此外,赊销逐渐成为交易的主流方式,处于供应链中上游的供应商,很难通过"传统"的信贷方式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而资金短缺又会直接导致后续环节的停滞,甚至出现"断链"。维护所在供应链的生存,提高供应链资金运作的效力,降低供应链整体的管理成本,成为了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 “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
供应链金融带来了哪些好处?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较大,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额仅占全部信贷额度的20%;同时,中小企业获得流动资金贷款的机会更受到限制,投向中小企业的短期贷款占比不超过10%。
2011年以来,各家商业银行受到信贷规模的限制,可以发放的贷款额度十分有限,但是通过承兑,票据、信用证等延期支付工具,既能够增强企业之间的互相信任,也稳定了一批客户,银行界空前重视供应链金融业务。
目前,商业银行在进行经营战略转型过程中,已纷纷将供应链金融作为转型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之一。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的生存支柱与利润源泉,很多企业管理者都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战略举足轻重的作用。
供应链金融对商业银行存在较大的价值:首先,供应链金融实现银企互利共赢,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跳出单个企业的局限,站在产业供应链的全局和高度,向所有成员的企业进行融资安排,通过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资信捆绑来提供授信。其次,供应链金融能够降低商业银行资本消耗。供应链金融涵盖传统授信业务、贸易融资、电子化金融工具等,为银行拓展中间业务增长提供较大空间。
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而言,好处不言而喻。
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融资手续繁。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以及实力限制,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抵押担保条件且贷款风险较大,以及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再加上基层银行发放贷款的权限相对有限,致使银行发放贷款较为困难。
此外,中小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比重低、财务信息透明度低,商业银行难以在短时间内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对于银行来说,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风险较高。为了控制信用风险,银行一般会要求中小企业提供充足的抵押担保,并且会大幅提高贷款利率以补偿信用风险。
对于中小企业申请贷款,县一级支行无审批权限,必须报市分行审批。且银行体系信贷评级对中小企业的限制较多,纵然企业千辛万苦地获得贷款,银行针对贷款的发放需要经过财务分析、信用评价、企业分析、提出调查报告以及委员会审查等多个环节,所以融资周期相对较长,一般周期在30-60个工作日。
然而,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中小企业可以依靠核心企业提供的授信作为保障,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存在哪些风险?
在供应链金融如火如荼的发展之际,也不要忽略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只有做好风险防控才能让供应链金融更好的造福于行业。
由于核心企业的参与,供应链金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核心企业的初步筛选降低了银行的潜在风险,只要核心企业本身不出现重大经营问题,则整个链条就基本不会出现系统性的重大风险。
供应链金融风险虽然可控,但是依然存在风险,如果能强化风控意识,加强风险管控,了解供应链金融风险点,就可以更好地预防风险发生。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信用风险和抵质押资产风险。
在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在整个链条中起着关键作用,银行之所以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是因为核心企业为中小企业做的担保,银行是否放款取决于核心企业的实力、信用等级、经营状况以及发展前景等综合因素。如果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问题,必然会波及上下游中小企业,影响整个供应链安全。此外,也不能排除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私相授受,或者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就是同一家企业,共同造假骗取银行贷款,但很少出现这种情况。这类似于P2P标的造假,放出的标的实际上为企业自融行为。随着区块链技术,大数据等的发展,信用体系逐渐健全,企业信息造假比较难。因此,银行在放贷前需要对企业做详细的尽职调查,评估风险,从源头上把控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减少坏账风险。
除了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外,还需要控制上下游企业的信用风险,中小企业是否能够按照合同如期履行,让整个供应链顺利运转。因此,不管是核心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摸底调查,做到贷前、贷中、贷后实时监控。
此外,对于银行内部人员也需要严格把控,要杜绝企业与银行放贷人员进行勾结,从而轻松放贷,这种风险后患无穷。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抵质押资产主要分为两类:应收账款类和存货类。应收账款类的风险主要包括应收账款交易方信用风险、应收账款的账期、应收账款退款的可能性等。存货类的主要风险在于有些存货价格波动较大,这些会导致抵质押资产风险。为了避免抵质押资产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可以选择正规的资质较高的物流仓储企业,降低仓单、存货以及物流仓储监管风险。另一方面建立客户咨询调查审核制度、客户资信档案管理制度、客户信用等级等制度,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信用管理。
据了解,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目前已经超过10万亿,预计到2020年可达近20万亿,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放贷方更需要严格做好风控,才能让供应链金融良性发展,为供应链金融各方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