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橙子同学
来源 | 贸易金融杂志、供应链金融(sinoscf)
2020年4月8日,全球已有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新冠肺炎病例,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确诊超过130万例,新冠疫情已经进入全球大爆发阶段,世界多国纷纷采用“封国”、“居家隔离”的措施来应对疫情。这就使得本身脆弱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疫情之下全球有效需求更进一步低迷,世界经济已经处于衰退的边缘,而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股市也反映出了市场对此次黑天鹅事件的悲观情绪。中国虽然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只是刚刚开始。
在世界经济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制造业供应链已经通过全球价值链的方式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而中国作为拥有全球最齐备工业门类的国家,当之无愧的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而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也意味着中国即将开启一场新的产业链的“保卫战”。
中国奠定制造强国的也是通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所建成的,而在国内的产业链部分是中国多年奋斗的心血,也是中国经济的一大重要支柱,产业链是分工协作的产物,无论参者的大小都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缺少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供应链的运行不畅,因此保卫产业链中最薄弱的部分将是这场产业链“保卫战”的重中之重。
从目前国内形势来看,党中央已经开始部署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努力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积极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为整个产业链的复工复产提供有力政策保障。金融部门也出台了相应举措,央行发布29号文提出抗击疫情的具体30条具体措施,而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也在3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化解上下游的小微企业流动性压力,支持企业以应收账款、仓单和存货等开展质押融资”,解决供应链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3月26日中国银保监会28号文件《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进一步加大产业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核心解决“开户困境”和“跨区域困境”。
在百望云CEO陈杰看来,既然产业链的“保卫战”在所难免,如何正确认识危机,找到化解危机的办法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核心企业要主动管理供应链,通过对产业链生产节奏的统一管理,实现产业链的整体协调,保证库存、现金流在整个产业链上实现最经济的流转,从管理上提高产业链效率,才能有效降低成本,从而抵消需求低迷产生的影响。而对于产业链中的每个成员,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更要有危机管理意识,面对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需要积极准备自救应急方案,在贸易金融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挖掘自身经营价值,通过多渠道的融资来化解风险。
寻找“鲜为人知”的供应链场景
陈杰向记者透露,目前一些知名核心企业产业链上的企业已经开始得到了金融机构的关注,从核心企业到金融机构都开始采取各种方式对产业链进行“输血”。不过在中国占大多数比例的中小企业并不属于这个行列,但这是否意味着这些中小企业的生死存亡就没那么重要吗?当然不是!经济社会的复杂性是任何经济理论都难以阐释清楚的,即使这些看似“散兵游勇”的中小企业,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
百望云基于发票大数据的资源,追寻到了诸多“鲜为人知”的供应链网络。他们存在得非常“低调”,甚至连核心企业也没有意识到,那些围绕着自己的小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套供应链体系,而正是千千万万个类似的隐藏体系,使得中国的经济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可以说,这是一群无法忽视的族群,这类具备生命力的供应链体系更需要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意识,也更需要通过资金的注入来激活这些供应链体系。
专票电子化是全行业的数字化革命
目前,参与到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机构日益增多,对整个领域发展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也意味着供应链金融的未来:成为世界级强国的后金融市场。
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对供应链的业务认知却和10年前甚至20年前无异,本质上还是基于行业分析、核心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或者通过核心企业知名度来认可核心企业的信用,这使得参与机构的主观认知在很大程度成为供应链业务的决定因素,而实际上,核心企业输出产品的市场认可度才应该是决定核心企业是否能称之为核心企业的关键。
我们在业务实践中发现,众多金融机构对日用快消品的供应链情有独钟,虽然比较容易理解其中的逻辑:市场需求稳定、供应链现金流稳定,只需贸易金融中的链条不出现操作风险,市场风险还是很小的。那么,是否只有日用快消品类才能成为核心企业吗?除此之外,还存在央企、国企、医院这类的传统认知的国家信用背书的核心企业。
百望云在大数据探索过程中发现,其实在诸多领域同样具备市场需求稳定,现金流稳定的特性,但这些领域通常很少被金融机构所关注。而百望云正致力于通过数据的手段,证明这些供应链的产成品依然是市场高度认可的,并能带来预期现金流的高价值供应链,以便让这些“低调”的供应链场景获得金融业务的支持。
核心企业要主动寻求供应链数字化转型
供应链金融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很多的业务场景还是基于应收账款和存货开展业务,而每一步交易过程中的价值并不能在金融业务中体现,这意味着供应链的价值是一种台阶式增长,而并非线性增长。这两中增长之间,隔着的是一个“产业数字化革命”。
陈杰认为企业的管理数字化和工业数字化是推动“工业数字化革命”的两个基础,每个企业都要根据自身的业务优势,去找到适合的领域。百望云基于发票数字化基因,优先选择了管理数字化领域进行探索。虽然当下众多财务软件、ERP软件比较完善,但这些软件却相对孤立,只能起到基础的记账或者简单的联调功能,能否将市场条线、生产条线和财务条线真正有效而紧密的链接在一起,将会是未来管理数字化的发力点。
记者了解到,百望云在商业数字化领域做了前瞻性的布局,以专票电子化为契机,通过线上化的电子印章签约、供应商结算协同、发票开具与管理等能力,协同企业的SRM、ERP、财务管理等业务管理软件,打造数字化的商务流程,通过开放性接口接入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生产监控信息、库存管理信息、经销商销售信息并进行整合,以多元信息协同的方式初步实现了供应链全场景的信息流转。
在初步实现了企业管理数字化的同时,百望云也充分考虑了这些流转信息的金融业务可采信性问题,通过发票数据来确认每笔交易的真实性,通过业务信息的反向溯源机制,找到全链条信息,通过区块链技术将历史信息进行上链,对新发生的业务同样通过区块链技术对每个环节进行上链,最终经过发票信息二次证实,从而保证了企业管理数字化信息的可采信性。
百望云心系中小企业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往往是基于核心企业在市场中的独特地位形成的核心企业信用,再通过技术手段将核心企业的信用传导到各级供应商、经销商中去,整个业务的核心都是围绕着贸易的价值来实现。当整个供应链“停摆”的时候,依托贸易机制的业务也随即停止,最可怕的事情就会发生。这就类似于在沙上建楼阁,对于绝大多数小微企业而言,自身的信用基础是非常薄弱的,一旦有风吹草动,基础不稳,楼阁也无处附身,融资就难上加难。
百望云正是关注到这种现象,希望通过非信用传导型供应链金融业务,关注“第一还款来源”,帮助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发掘自身经营价值来实现融资。同时,当下受到疫情影响的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更需要这样的产品来增加自己防控风险的储备资金渠道。
百望云借助发票大数据以及独创的经营风控+场景风控的双核风控模型,会同多家金融机构,打造了基于供应链节点的中小企业融资产品。一方面百望云致力于与大型核心企业合作,将点状供应链产品渗透到大型核心企业的产业链中去,提高整体供应链的韧性;另一方面,百望云也在通过主动营销的方式,将此类产品推广到那些“鲜为人知”的供应链中去,帮助这些可能不会受到重点关注的产业链。百望云也在此呼吁,希望金融政策部门以及众多金融机构,能够对这些“隐形”供应链给予更多的关注。
百望云不仅关注供应链场景中的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同时也关注那些不生存在任何供应链体系中的小微企业。目前百望云旗下的“小望金科”融资平台,联合工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大数金融、瀚华金控、渣打银行等主流金融机构打造发票金融产品,通过“全线上流程”在疫情中提供了免接触式的信贷服务,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对申请企业尽调的接触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百望云联合众多合作金融机构调整了针对疫情的特别风控模型,保证小微企业的持续融资的可能性。合作金融机构也针对发票金融产品采取了免除了2月当月利息,以及直接下调了产品利率等措施,以减轻小微企业的资金成本。
总体而言,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正随着IOT、大数据、区块链的技术进步而悄然发生变化,新技术的应用同样面临着商业社会接纳的过程,未来的供应链金融可能并不完全拘泥于贸易金融的模式,而是通过供应链金融演化成产业链价值的发掘和变现。
陈杰强调,产业数字化转型并非是一场技术解决方案的革命,更多的是在于商业社会意识的进步,只有社会普遍对产业数字化产生共识,且相应的成本能够被利润覆盖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被推动,而非一场疫情在短时间给业务造成影响便能推动的,因此,这场革命更需要商业社会中每一位参与者的意识觉醒。
2020的开年十分坎坷,疫情已经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基于传统的贸易金融体系主导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并不能完全解决供应链中最薄弱的中小企业生存问题,这为整个供应链系统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而这却给了不依靠贸易金融模式的供应链业务以生长的契机,借助点状供应链金融业务,恰恰可以帮助供应链的中小企业生存下来。陈杰相信,2020年将成为点状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