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动态 | 北京银行王健宁:理财师的沟通作用将无法替代
在成立之初,北京银行依靠体制机制化解历史遗留不良资产,将一个松散的联盟改造成一级法人治理机制;此后,在探索公司治理的道路上,北京银行经过“更名、引资、改制、上市”,成为首批登陆资本市场的城商行。
作为金融市场的后来者,发展特色业务、细分市场成为各家城商行的必然选择。北京银行立足北京,在科技金融、文创金融的差异化道路上突围。
北京银行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为市场定位,累计为首都经济建设投入资金近10万亿,为超过12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提供信贷资金超过2万亿。
1 组建改制 依靠体制机制化解历史包袱
1995年全国第一家城商行成立至今,城商行已经历经23年。追溯看,这一群体伴随改革而生、并随着改革壮大成长。
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更提出,要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试办城市合作银行。城市合作银行只设市行和基层行两级,均为独立法人。要制订《城市合作银行条例》,并按此组建和改建城市合作银行。试办城市合作银行,要分期分批进行,防止一哄而起。
1995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城市合作银行领导小组,推动城信社向城商行改制的工作。在城市合作银行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城商行组建工作以“先试点、后分批”的方式稳步推进。1995年3月,领导小组召开组建城市合作银行试点城市座谈会,部署了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石家庄5个试点城市的城市合作银行组建工作,此后又将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到全国16个试点城市,并在当年9月,国务院正式下发《国务院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决定自1995年起在35个大中城市进行第一批组建工作。
但城商行成立之初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管理体制和经营业绩良莠不齐。加上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城商行初期举步维艰。作为首批5家试点银行之一,北京银行的前身、北京城市合作银行面临着同样的行业困境。
1996年,在90家信用社基础上组建的北京城市合作银行成立,但90家信用社合并不是“强强联合”。
一位北京银行的资深员工回忆,90家城市信用社,经营管理参差不齐,基础薄弱、风控机制差,而且自成体系,各自为政。此外,合并组建之初,自成体系的原大小信用社存在“突击放款、突击花钱、突击进人”等问题。
如何将一个松散的联盟改造成一级法人治理机制?彼时,参与组建北京城市合作银行的首任党组书记、行长闫冰竹力推机制变革,按照一级法人治理的要求,对各个信用社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抓住完善制度、健全组织、强化管理“三个保障”,把牢人员进口和资金出口“两个关口”,实现了平稳过渡。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原中关村城市信用社严重违法账外经营案件爆发,金额高达239亿元,造成实际损失67亿元,而当时北京银行的资本金仅10亿元。
“当时闫冰竹行长宣布,自我消化,负重前行,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上述北京银行员工回忆,1997年至2008年,在没有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的情况下,北京银行凭借体制机制的完善,逐步增强自身“体质”,实现稳健发展,依靠自身创造并积累的税后利润,彻底化解核销了67亿不良资产,维护了首都金融安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截至2017年末,北京银行表内外总资产3.09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88.82亿元;成本收入比26.85%,人均创利近130万元;不良贷款率1.24%,拨备覆盖率265.57%,拨贷比3.30%,风险抵御能力在经济转型期持续增强。
2 探索公司治理 首批上市的城商行
经历原中关村城市信用社案件带来的教训,北京银行开始探索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框架,力图摆脱原城信社粗放式经营和管理的模式。
在风控上,北京银行“用无情的电脑代替有情的人脑”。2000年,北京银行建立起国内银行业第一家全行性的会计核算中心,把分散在各支行的会计核算业务统一集中起来,实现了全行经营“一本账”,做到了流程全覆盖、风险无死角,抓牢了金融风险的关键点。
2001年,北京银行又在国内银行业率先启动先进的综合信贷管理系统。同时,北京银行在业内率先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实施VAR值限额管理、制定操作风险报告模板,还引入西方发达国家30多年的经营数据进行专项压力测试,在业内率先启动风控指挥中心建设,实现全国所有分支机构在线全程监控、进度跟踪,有效提升了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北京银行内部探索风险管理模式时,外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随着中国加入WTO,银行业须在5年过渡期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这一时期,国内银行业拉开了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序幕,而北京银行也顺应了这股浪潮。
2003年,时任北京市领导对北京银行作出了“更名、引资、改制、上市”的重要指示,为北京银行指出了“市场化、股权结构多元化、区域化、资本化、国际化”的方向。2004年,北京银行成功实现更名。
2005年,北京银行引入国际知名的荷兰ING集团和国际金融公司作为境外投资者,ING出资17.8亿元入股北京银行,该合作也标志着北京银行从本土迈向国际化。
ING集团的“引进来”为北京银行带来了国际先进的理念、提升了经营管理水平,也完善了北京银行法人治理机构。比如,通过与ING的合作,北京银行做了多项新型尝试:首家推出“直销银行”,首家引入社区银行模式,首家实施风险压力测试等。
在“引资、改制、引智”后,2007年,北京银行启动发行上市工程,募集资金150亿元,成为首批登陆资本市场的三家城商行之一。此后长达9年的空白后,A股中才再次出现城商行新的身影。
3 深耕特色业务 科技文化领域成重中之重
一直以来,地缘成为不少城商行的优势。而北京银行所在的北京几乎是金融资源最为集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区域。
作为金融市场的后来者且是一家中小银行,发展特色业务、细分市场成为北京银行的选择。
在成立之初,北京银行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发展定位,从同业不愿进入的领域入手,用差异定位打开了市场空间、用特色服务构筑起竞争优势。
在进一步探索中,北京银行将中小企业中的科技、文化领域列为重中之重。
在科技金融领域,北京银行致力于打造中国“硅谷银行”,在行业内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家成立以中关村科技园区命名的支行,第一家设立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部,第一家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设立专业化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第一家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支行。同时,该行不断围绕科技小微企业需求进行产品研发,相继创新推出“智权贷”、“信用贷”、“软件贷”等特色产品。
2014年,北京银行与中关村管委会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未来3年内向中关村示范区提供意向性授信800亿元,并携手中关村科技租赁公司发布银租通产品;同时与北京市科委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4年为北京市科技企业提供1000亿元意向性授信;与车库咖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创业贷”,满足首次融资难的创业企业融资需求;发布企业从创业、成长到成熟整个生命周期的组合产品,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并推出“创业卡”,满足创业者日常消费资金需求。2018年6月,北京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再度发力,成立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并在行业内率先发布支持前沿技术企业的金融服务方案,推出专属产品“前沿科技贷”,全力支持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据北京银行相关人士透露,截至2018年3月末,北京银行科技信贷余额达1277亿元,3年内年均增幅30%,累计为230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4000亿元。服务于北京市89%创业板上市企业、82%中小板上市企业、53%“新三板”挂牌企业。
与此同时,北京银行也是国内率先涉足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机构。参与文化部“部行合作”,推动投融资服务平台与“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建设,以及“文化金融创新试点”工作。该行成立全国首家文创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打造了一批文化创意专营支行。针对文化小微企业“轻资产、弱担保”难题,创新以版权作为核心质物,采取灵活的质押组合担保方式,推出“创意贷”,开创国内金融业无专业担保公司担保的“版权质押”贷款第一单,并主承销了国内首只文化创意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同时,该行相继与北京市文资办、市文化局、市广电局、首都文化产业协会等部门搭建合作平台,并通过政府补贴资金匹配,支持更多文创企业发展。与动漫协会、演艺协会等签订合作协议,借助行业服务协会,共同设计针对文创产业细分行业的具体融资方案。
随着“文化IP”概念的兴起,2017年10月,北京银行创新设立文创金融事业总部、文创专营支行,正式发布IP产业链文化金融服务方案。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末,北京银行文化金融贷款余额64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2000余亿元,支持5000余户文创企业实现长足发展。
4 “北京每4家中小微企业就有1家是北京银行的客户”
近期,银保监会发布《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提出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提出要坚持“保本微利”原则加大对小微扶持力度等九大要求。
追溯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的历史,城商行凭借着与中小企业紧密联系的优势,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功不可没。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直至基本完成,开展投贷联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投贷联动的推出,创新了企业融资模式,实现信贷投入“传统动能”与股权投资“新兴动能”的有机结合,是支持国家产业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社会提质增效的一项务实之举。
作为深耕小微金融领域的银行,2016年4月,人民银行、科技部和银监会公布首批十家投贷联动试点银行名单,北京银行成为全国首批、首都唯一试点法人银行。
如何探索出投贷联动的创新之路,使得更多的创业创新型小微企业实现跨越发展?
北京银行相关人士透露,根据《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北京银行成立由董事长担任组长的投贷联动试点领导小组,明确投贷联动试点战略方向。在组织架构上,总行层面设立投贷联动中心,牵头推动全行投贷联动试点工作。此外,北京银行通过认股权贷款、股权直投等业务模式,推动投贷联动试点。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小微企业贷款都因为单笔金额小、操作成本和风险高,而被认为不赚钱、商业上难以持续。如何破解小微企业的高风险?
“坚持‘贷’主‘投’辅,‘投’、‘贷’独立的决策原则,严格落实‘投’不是‘贷’的增信措施,‘贷’不是‘投’的结果,切实做好风险隔离。”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北京银行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末,北京银行投贷联动业务累计落地386笔、76.2亿元,同比增加240笔、56.5亿元,同比增长164%、287%,为科创小微企业引入股权投资近10亿元,科创属性客户占比80%,涵盖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药物、虚拟现实、基因测序集成电路等新兴领域客户。
在产品研发体系上,北京银行已经形成了涵盖科技企业创业、成长、成熟、腾飞等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表内外50余种产品的“小巨人”产品体系。
在体制上,北京银行形成多层级的专营机构。据悉,目前全行设立47家特色支行,覆盖了三分之二的分行级经营单位及五分之一的支行级经营单位。设立11家分支两级小微企业“信贷工厂”,推动小微业务实现“批量化营销、标准化审贷、差异化贷后、特色化激励”。在中关村成立银行业首家创客中心--中关村小巨人创客中心,实现“投贷孵”一体化服务,目前会员1.5万家,被科技部认定为“众创空间”。
“在北京,如今每4家中小微企业中,就有1家是北京银行的客户。”上述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事记
1996年1月 北京城市合作银行成立。
1998年6月 更名为北京市商业银行。
2005年1月 正式更名为北京银行,并启用新的标识。
2005年3月 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ING集团和国际金融公司。
2006年11月 设立首家外埠分行天津分行,目前已在全国十余个中心城市及香港、荷兰阿姆斯特丹拥有600余家分支机构。
2007年9月 北京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股票代码601169,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2011年5月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第一家分行级银行机构——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开业。
2015年6月 在中关村设立国内银行业首家创客中心——北京银行小巨人创客中心。
2017年11月 设立北京银行城市副中心分行。
2018年7月 北京银行在英国《银行家》2018年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中,按一级资本排名第63位,位居首都银行业第1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