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理事单位:华融道荣获互联网金融年度风控奖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消费升级深入推进,消费金融迎来巨大发展空间。站在消费金融的风口上,信用卡业务作为银行业竞逐消费金融市场的利器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已成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力点与主力军。
当前零售业转型进入智能化升级的下半场,传统信用卡业务也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近年来各类消费金融机构快速崛起,消费金融市场呈现百花齐放格局,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单一规模扩张优势不再,在‘科技化’战略驱动下走差异化发展战略,是实现规模和质量双提升的关键。”近日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林德明如是表示。
差异化战略提质增速
目前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机构等都在积极介入消费金融市场,消费金融参与主体的主力军——银行纷纷加强在资金端、资产端、场景端的开拓和布局。
以广发银行为例,率先推出国内符合国际标准的信用卡,近年来广发信用卡发力场景布局,进一步渗透各类消费获客场景,推动信用卡在金融+交通出行、金融+餐饮、金融+娱乐等方面的发展,通过各个消费场景的细分产品和服务,已形成了覆盖装修、结婚、出国、求学、购车等客户人生重要场景的完整消费链。
在林德明看来,与互联网金融相比,银行在场景获客能力上相对较弱。但银行有庞大的高质量数据,优良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广泛的用户基础,这也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基础。
据了解,广发信用卡一直坚持差异化的市场发展战略,以获得规模和效益的全面提升。在差异化战略中,差异化客群定位是基础。林德明认为,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信用卡客户主要呈现客群年轻化、需求个性化和消费场景化的三大特点,25岁~35岁的人群是信用卡的主力消费客群。广发信用卡很早就确立了年轻化的发展战略,从产品设计到发卡、营销、服务都是围绕年轻人的需求展开。
信用消费正围绕消费者需求,重构新的产业生态逻辑,一方面,从“信用-场景-人”迭代至“人-场景-信用”,在信用不再成为核心优势的情况下,以场景粘住客户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移动支付为信用卡场景化提供了机遇,信用消费应当以移动支付为助力,通过虚拟信用卡、无卡支付技术进一步刺激信用消费行为。
但随着消费者需求日渐多元化,单一权益和功能的卡产品越来越难满足多种需求。围绕着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广发信用卡率先提出“去产品化”的概念,打破行业管理,采用“一张卡+个性化权益平台”的新型产品模式,整个产品经营思路由卡产品功能维护向卡权益获客及组合经营转型,通过搭建权益平台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与此同时,境外消费市场也是广发信用卡差异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广发信用卡积极响应国家金融开放政策,通过金融创新和科技赋能升级境外消费体验。比如开创全卡全免外汇交易服务费;同时洞察消费趋势,打造境外消费子品牌“诗与远方”。就在不久前,广发信用卡携手亚马逊率先推出国内Prime会员信用卡,进一步助力海外消费升级。
截至今年上半年,广发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超过6250万张,位居股份制商业银行前列。用卡活跃率达74.5%。信贷余额超过4300亿元,总收入228.5亿元。预计今年全年总收入接近500亿元。
金融科技驱动全面转型
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驱动下,传统信用卡业务作为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力点和主力军也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近年来广发信用卡加强了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已经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客户服务、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客户洞察等领域的应用,通过AI技术深入挖掘客户细分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通过大数据、AI等在风控反欺诈模型中的应用,将异常交易的拦截速度缩短到毫秒级,首笔拦截准确率较此前提高了四倍。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广发信用卡新增损失率为1.07%,低于同业平均水平,风险管理能力居于同业前列。
林德明介绍,近年来广发信用卡持续深化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运用,通过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使审批、授信、调额、催收等业务活动与大数据有机结合,准确评估风险,提升决策效率。广发信用卡利用人脸识别、大数据、虚拟信用卡等技术可实现快速办卡,客户填写申请资料后3分钟就能快速得到审批结果,通过绑定APP直接进行虚拟卡消费。
今年广发信用卡也与更多电商巨头、第三方征信机构等展开合作,探索互联网信息和金融行业风险管理的最佳结合,通过金融科技创新为银行的信用评估、反欺诈等业务提供更有利的协助和保障,提升相关业务的运营效率和可靠性。广发信用卡将继续把金融科技创新作为信用卡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探索应用新科技对信用卡业务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转型。一方面,以金融科技为重要手段持续改善在产品创新、风险管控、业务流程、管理支持等内部经营管理效能,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以客户需求和体验为导向,通过全面梳理信用卡全生命周期的客户触点,实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场景化应用落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