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SCF),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银行层面),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企业层面)。尽管供应链金融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在涉农领域,这种模式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因此,当前农商行开展供应链金融将有利于把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为其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是银行自身转型发展,培植效益增长点的重要举措。
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性
地方金融监管的盲区与缺位选错标的
开展供应链金融是落实国家创新政策的必然选择。供应链金融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风险控制效果,自然吸引了许多银行介入,多家银行从2007年开始探索开办供应链金融业务,目前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已趋于成熟,风险制度建设和风险防范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作为农商行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具有良好契机。2016年2月,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中更是提到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推动更多供应链加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支持农商银行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规模。
开展供应链金融是农商行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可以扩展信贷业务途径。银行可以更加关注交易对象和合作伙伴,关注其所处的产业链是否稳固以及目标企业所在的市场地位和供应链管理水平,银行更容易为其制定融资方案,从而化解中小企业信用弱、周转资金缺乏、应收账款回收慢、贷款担保难等融资难题,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培植效益增长点。在供应链金融运作中,农商行可以灵活评估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各个步骤,针对企业运作流程的各个环节的具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提供服务方案。
开展供应链金融有利于优化信贷结构,降低信贷风险。在传统银行单一的信贷融资中,银行对其信贷风险的评判主要依靠财务报表和生产销售量,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却无法核实。供应链金融在风险控制上对银行有向好的突破,银行对企业不再是单一考察,而是全面了解掌握其上下游企业贸易整体供应链条,对企业的风险分析也从依赖的财务报表转为对企业贸易背景的了解,能够更加全面的分析企业的潜在能力和发展前景。
供应链金融发展难点
供应链链条不够稳定。在众多企业当中,企业内部管理普遍较差,内控制度疏松,这将增加农商行授信的风险,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这些问题较为突出。在供应链链条上核心企业较为稳定,但与核心企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面临较多问题,致使整个供应链条不够稳定,核心企业不愿为上下游相关企业进行有效担保等服务,导致供应链开展较为困难。
信息技术水平较弱。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率先开展供应链金融的银行已实现在线上进行信用证贸易等操作处理,企业之间通过电子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信息查询等服务,为银行和企业双方合作提高便利性。农商行在信息技术层面较弱,在信用证、应收帐款票据等没有有效的管理系统,且尚未实现大数据的信息共享,将增加农商行的操作风险。
产业选择难。现阶段,成熟的供应链产业已被国有银行和其他大型银行先期介入,农商行难于参与竞争,只能在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选择,而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要形成稳定的产业链需要一个过程,农商行对产业链的介入时机较难把握。
供应链金融发展应对策略
明确开展供应链金融的产业链条。积极调研在本地区内现有的发展稳定前景广阔的优质供应链条进行甄选,针对性的拓展业务。同时积极关注并参与未形成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发展,提前布局相关金融服务,促进该产业链的形成,为今后提供该产业链的金融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相关制度。一是建立供应链金融管理办法,明确供应链金融的操作规程,为有效开办供应链金融提供保障;二是建立供应链筛选和评估机制;三是建立针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和评估机制。
建立有效的互助沟通机制。一是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合作,积极参与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设计和实施,支持政府加大产业的开发建设。二是加强与融资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各类信息管理机构开展互助合作,多角度多方式为供应链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最大限度满足融资需求,确保供应链企业长足发展。三是重点打造供应链网络服务平台,综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息,施行线上线下同步运行,为企业提供灵活的融资服务。
完善业务管理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针对供应链金融创新产品,在现有业务管理系统当中增加和完善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信用证、应收账款等业务模式,确保业务有效开展和管理。同时针对信息化程度不高的现实,积极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各种平台搜集企业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降低风险。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作者:赵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