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金融网,编辑:李肇华综合整理自万联网、证券时报。
“产业互联网+FinTech+供应链金融”前提下,金融机构和银行业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加快捷、便利以及更有成效地服务于大中小微企业,以便发展自己、壮大自己金融机构本身?
张鹏主张应该打破旧有的管理体制和服务体制,在招商银行内率先打造“融资+融智+融器”于一体的智慧供应链金融体系,以便在大数据新经济、智慧供应链金融和金融科技的环境内,更好地为金融机构、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行业服务,并被金融机构和金融行业所利用,造就智慧金融机构或者说智慧银行的普遍形成,
张鹏所在的招商银行,其实很早以前就开展了“1+N”智慧供应链金融业务。
早在2004年,招商银行就率先形成了包括账户管理、收付款管理、流动性管理和资金增值管理等完整的金融产品管理服务体系。此后十余年间,招商银行的交易银行,其内涵继续不断扩大。
2014年初,招商银行第一个自主开发出了智慧供应链金融业务系统。该系统按照供应链金融的应收、预付和存货的各个环节,通过参数化、智能化产品的定制机制,快速定制各类金融产品,以满足大中小微企业客户的需求。目前,招商银行智慧供应链金融已经从1.0发展到4.0。
借助大数据和金融科技的支撑,招商银行对旗下的交易银行进行重新定位,已将其升级成为“平台银行”——融合移动支付、公司二维码支付和全网关对公代收付等全渠道支付结算产品入口建设,覆盖O2O(线上到线下)即远期、信用购销等应用场景,针对基础客群及产业客群分别打造出智能化和互联网化的对客服务平台。
交易银行的业务范畴是:为企业客户在采购销售过程中提供收付款服务和在贸易过程中提供融资服务。相较投资银行,交易银行更为侧重资金流动,支撑业务的通常为现金管理。
获取客户和派生存款,是交易银行能起到可量化作用的业务。招商银行对公业务正在祭出新打法,张鹏所在的交易银行就是试验田。
其现实意义还在于,继支付脱媒、小额信贷和基金销售等零售业务之后,我国终于有了将金融科技引入业务架构,业务范畴更为复杂、更为专业的金融机构。
而现在,招商银行旗下的交易银行部已经开始将“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智慧金融等科技手段引入产业供应链、企业财资管理等不同商用场景,全面升级交易银行业务。
截至2017年9月末,招商银行存款共计2.3万亿(其中活期1.4万亿),较2016年底增长超过2300亿元;在负债成本走高的情况下,增量位列我国股份制银行的首位。
当外在职能开始转变,内在衡量标准同时就变得更为丰富。针对平台银行涉及的不同业务模块,招商银行设置了对公司金融板块的评判指标。针对基础产品板块的现金管理和企业网银,目前主要的考核指标是用户数的增长,以及结算行存款量的增长。
而针对整个平台银行,招商银行将价值贡献作为最主要的核心指标,交易银行税收调整后EVA(经济增加值)占公司金融全产品线的60%以上。
“平台化定位确立后,我们的部门定位也将随之转变——与多部门联动,协同整个公司金融板块发展。企业网银作为一个基础平台,输出给所有的部门使用。而针对公司金融核心客群,我们按照KYC(了解客户)模板,在名单制和客户部门一起,筛选出适合平台银行服务的优质客户,然后一起配合出具解决方案。”招商银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张鹏这样说。
大数据背景下,招商银行以互联网、金融科技为支撑,一直践行“投、商、行”一体化,为客户提供全新的、集“融资+融智+融器”于一体的资源组织类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
“融资”,是向实体产业链注入资金资源的行为。按照“轻型银行”的发展目标,融资已经不局限于银行传统的表内外资金,而是广泛组织理财、ABS、互联网平台等社会化资金。
“融智”,是向实体产业链输出金融服务能力,包括商业模式设计、交易结构安排、资产运营管理、外部资源整合和大数据金融信息化等一揽子服务。比如“资源组织类供应链金融”业务,就是帮助核心企业构建“有数据、有风险参与、有闭环、有增信和小额分散”的“四有一小”产业自金融体系,服务于核心企业产业链闭环的投资和融资。
“融器”,是招商银行充分发挥FinTech技术应用优势,向客户提供基于FinTech的金融IT基础设施。如服务于核心企业产业互联网交易过程电子化登记的E+账户系统;服务于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产融协作平台(S-CBS)”;服务于核心企业自金融体系中多级供应商的E+融票平台等。
目前,大数据新经济环境下,招商银行旗下智慧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有:
1、"E+账户”:招商银行嵌入产业贸易场景的金融基础设施,包含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各类资金方、各类风险参与方、物流仓储方等。E+账户已将“存、货、汇”三项服务打通;
2、“E+融票”:基于债权拆分转让原理,为核心企业构建多层级的债权登记、转让、流转平台,可视同于核心企业自己发布的“虚拟电子货币”;
3、“资源组织供应链金融业务”:招商银行依托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专业能力,为客户提供的一揽子集方案设计、系统对接安排、操作支持等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并由我行组织、撮合各类内外部资金。
招商银行在2017年半年报表内用了一个“体系化竞争优势初步形成”的新名词,来阐述交易银行部门对公金融的新贡献,诸如“吸收扩大低成本对公结算存款层面:过去三年,对公结算交易笔数即将超过四亿笔,增长五倍,为招商银行带来了对公活期存款业务近六千亿的增长”等描述。
除了批量获得产业链客群、沉淀可观结算存款以及提供稳定的轻型银行中收外,交易银行还在交叉销售其他公司的零售产品方面业绩突出。交易银行正在助力母行——招商银行完成对公信贷结构调整、实现资产质量的彻底反转。
在以Fintech(金融科技)为主题词的后半部分,招商银行并不会止步于将科技运用于支付脱媒、小额信贷、基金组合销售等零售产品线,而是要以交易银行为首块试验田,将科技嵌入到对公业务的所有流程中。
“以前B端客户收款,都是用各银行的POS机,但现在很多收款行为发生在支付宝、微信、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载体上。对于商户来说,它不可能一家一家地去接入不同的收付渠道。为了解决商户痛点,招商银行推出了代扣接口的统一 ‘一点接入’服务。从细节着手,客户才愿意使用、带来更多的派生存款。”张鹏介绍。
而这只是借科技手段升级交易银行服务的一个例子。
应该说,招商银行从2017年初开始,便集结IT团队研究区块链等创新性技术的场景化应用,联手永隆银行,实现三方之间使用区块链技术的跨境人民币汇款,而这也是全球首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同业间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
目前,招商银行正在加紧推进财资管理云平台的建设,融合企业SaaS(软件即服务)服务及金融服务,将金融服务有效地嵌入到企业的采购场景、生产场景、物流场景、销售场景等业务场景中,围绕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提供针对性、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一旦落成,这将是国内银行业首个开放式财资管理平台。
截至2017年底,云平台的核心产品CBS(跨银行现金管理平台)已累计服务于1500多家大型集团企业,管理企业成员单位40000余家,在金融、互联网、零售、建筑、交通、建筑、文化体育等十余个行业均有成功应用。
“未来招商银行还将拓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张鹏在2017实战型供应链金融高级研修班结业典礼上表示。
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的网络加密安全报文系统,配合分级的区块链网络,以集团核心企业或大型同业企业为中心,搭建一个个封闭的区块链生态,并通过中转前置服务,将所有生态圈全部打通、连接在一起,构建一个层次丰富、自我完善的大数据区块链的智慧网络,是招商银行也即是张鹏的业务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