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以“数字+智慧供应链金融时代的破局与立势”为主题的2018第二届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暨第2届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标兵颁奖典礼在北京成功举办,会议邀请到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国际商会全球理事会执行董事、中国银行原副行长、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CTB50)主席张燕玲和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纪恒等许多重量级嘉宾,吸引了600多位银行、供应链金融企业、B2B电商、创投企业等业界大咖和金融新秀参加。本次年会由《贸易金融》杂志、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生态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网、招商银行和先贸网联合主办,北京财资和供应链应用技术研究院承办、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协办,是一次全国性供应链金融创新大会。
会上,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李新彬以“资金紧平衡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以下是讲话内容,中国贸易金融网整理,略有增删。
大家上午好,我来自中国工商银行,今天利用简短的时间简要结合大数据银行,以工商银行为主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包括在未来发展当中的实践和看法。
刚才听宋教授讲,对于供应链金融领域未来的看法,实际上我们在供应链金融实务过程中会碰到很现实的问题——资金端问题。在座各位都是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我们整合各方面的信息,一方面拿出资产,一方面对接资金端,将二者做一个整合。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实际上我们在推进供应链金融过程当中面临非常现实的问题,资金非常稀缺,这在整个供应链市场当中大家感觉非常明显。我们对于未来宏观资金的形势做个简要的判断,认为资金紧平衡在两三年之内是个常态化,主要有四点原因:
1、在经济金融全局化的今天,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2015年12月到今年3月21号,美国加息6次,最近一次加息是加了0.25个百分点,是美联储迄今利率在1.5%-1.75%期间,预测到2019年会加到3.1%的水平。大家知道,美国在全球经济金融的领导力导致全球的利息水平跟美国是同平趋势的,当然时间先后有差别,所以国内加息预期也是非常非常强,美国之所以加息和中国打贸易战一个重要的基点当然不是科技创新,是它经济的稳定和契约率的水平。
2、从国内监管看,金融监管日趋严格、明显强化,大家知道无论是中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包括近来的经济工作会议,全国的最高层明确讲,防范系统性或者区域性金融风险这我们的基本底线。包括“十九大”和“两会”,我们金融改革监管部门的联动,为了防止监管套利,为了防止影子银行,人民银行监管层都在做整合,人事的整合给我们带来的是机构的联动,监管的联动。反映在数据方面,一季度表外非标融资数据同比早增一万亿以上,大家说这些数据投到哪里了?房地产、政府工作平台和产能过剩领域,但是同样对企业的生产流动资金也会带来联动性影响。
3、关于资管新规,业界和非银行业的机构都非常关注这个事情,给我们一个过渡期,打破刚兑让,让金融回归本源,大量的表外业务回归表内,信贷规模将持续。我们也有体会,在做供应链金融过程当中,很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做的更多一些,但是很多同业的业务,对未来供应链发展还会造成一定的压力。
4、另外银行的风险偏好也在调整,在2012、2013年到2016年间,这轮经济下行周期当中,银行也出现了很多风险,贸易融资、中小企业不良贷款反弹,包括供应链金融在内,很多银行的风险偏好也发生了调整。当前很多银行,以大项目、大型固定融资为主在去年、前年表现得比较明显,他们也会挤占一部分资金需求,包括对于企业的流动资金,供应链在内的资金需求。
在资金紧张的条件之下,会导致整个融资利率水平变化,融资成本相对讲是偏高的。我们看融资成本,据中国社会融资成本指数规定,一季度中国社会融资平均成本是7.6%,大家看民间融资影子银行达到25%,这是不正常的,但是把银行的融资、债券的融资包括在内,从2012年到现在达到8%的水平线上,当然不同的融资渠道水平线不一样,银行贷款的融资水平是比较低的,是6.66%,信贷企业发展6.68%,融资信托9.25%,融资租赁10%,保理12%,小贷依然很高,互联网在21%以上。这是整个不同融资模式、融资渠道项下融资水平的发展态势。
我们预测2018年,金融去杠杆将继续推进,市场流动性偏紧,当然从2018年4月25日开始,央行开始对部分银行、小微企业定向降准,这对市场整个流动性资金的缓解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建议,无论是实体企业包括做供应链的机构企业,要保持中长期的流动性,合理负债,适度的降低杠杆率水平。另一方面要拓宽我们的融资渠道,尽量和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合作,保证资金的有效配置。这是关于整个资金我们面临的比较务实的情况。
另外想讲讲供应链在这种资金形势下中国工商银行模式方面的创新。
供应链大家都知道,今天我来到2018年第二届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看到这么多领导、嘉宾,实际上确实感受到,供应链正如外面所说的,正值一个非常好的风口项下,但是从去年到今年也感受到很大变化:
一是政策层面上。国家导向上,包括国发84号文,以及去年4月份人民银行工信部五部委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当中,提出以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来推进整个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在政策方面的力度是前几年所没有的。
二是,我们切身感受到,在这种大的环境之下:包括政策环境,社会环境,金融环境,企业的融资需求也不一样。我从2009年就开始推动工商银行内部的供应链建设,在推进的过程当中,我们定位的企业相对偏大一些,以央企、地方的龙头企业为主,我们觉得确实很吃力,除了一些制造业企业比如华为,一些以汽车为主的经销商的融资相对比较顺畅以外,像是外销品、医疗行业好一点,其他的基本上是在求强势企业做供应链金融。但是今天我们感觉到一个明显的变化,包括在北京的诸多央企主动找银行“我要做供应链融资,要推进整个供应链金融的协同发展”这个感受是非常大的变化。我们感受到在这种企业去杠杆、财务面临硬约束的前提之下,整个央企、核心企业对于供应链的关注和管理,包括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是越来越强化了。所以我们觉得现在确实是推进供应链的非常好的时机。
当然从前面几位嘉宾讲的,现在推动供应链还有一个强力的手段就是科技金融的发展,这和早年相比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做传统供应链的过程当中基本上靠线下、靠人工、包括核实贸易背景、核心企业确认应收账款,运行的效率非常低,成本非常高,核心问题像刚才讲的,我们从自己内部分析,也分析过我们供应链产生的风险,在整个风险当中40%是贸易背景不真实问题,我们要和核心企业确认应收账款,核心企业没有确认或者融资企业供应商本身造假,这些问题在整个风险中占了将近一半。
另外出现30%的风险是回款,如做保理业务需要回款专户管理,回款管理做不到位。剩下20%是其他风险造成的问题。现在我们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在内的金融科技包括区块链在内,能够有效的为规避和防范这方面的风险,技术手段确实达到一个新阶段。
现在市场大概二、三十万亿的量,市场参与主体非常多,原来是银行,现在很多是产业的龙头企业,包括海尔等等很多企业在做,一些互联网的企业在这轮周期当中特别以支付公司为主、小贷公司为辅,严监管形势下开始转入供应链金融领域,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大数据企业也开始做供应链,所以现在的市场参与主体比较多,但是在融资模式过程中,我们有几个方式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
实际上做传统融资过程当中,包括保理公司、信息服务平台、科技金融企业,希望银行能够授信做这个业务,在传统推进过程当中我们觉得银行热情度不高,因为相当于我们做了同业业务,银行搭了一个资金通道,这对于大型银行来讲是比较不愿意接受的,但这是特殊领域,一些企业做过这些业务,并不是主流。比如大家做再保理,这个量并不太大,银行希望做顶层客户,比如联合放款,比例可以协商,这些客户一千万融资,你放二百万,我放八百万都可以商量。甚至有些不提供融资只提供业务需求,以融资顾问咨询的模式实现你的管理,全部资金由银行来出,这也是风险参半的模式,这类对银行来说接受起来更容易一些。这是融资分成的模式,我们希望推荐给各位继续推进的一些今后合作的方向。当然从银
再简要说一下当前我们推进过程中感受到的矛盾,现在市场非常大,大家感觉13万亿,未来2020年是15万亿,实际上整个通过保理业务能够消化的就一万亿,市场没有开发的空间占90%,第二供应链,外界都在讲,国家层面学者也讲,还有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实际真正做的过程当中,从基本实践来看,可能有些地方城商行,农商行做的结构不太一样,但从我们的基本实践来看,实际上核心企业上一级供应商很少有小微企业,无非是中心客户为主,甚至是一些大型客户,真正做到小微普惠链必须实现穿透式发展,做到三四级、甚至做到后面的长尾客户才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所以简单的谈供应链就能解决小微企业的问题,我们觉得这句话在真正实践过程当中不是那么回事。
新科技的应用我不讲了,大家对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是非常热衷的,但是在场景的应用实践当中还需要一个落地的过程,我们和一些外部机构包括腾讯的区块链也在进行深度合作,这个过程当中需要一个时间反复的验证和论证。
另外个性化和标准化,我们在做供应链当中和每个企业、每个平台对接,标准化是难题,大家都说个性化方案的设计、产品的设计、系统科技的开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效率非常低,不能标准化也不能规模化,这种业务带来了收益也会受到一些影响,这是我们在过程当中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困难。
未来,在场景化、智能化上的发展是趋势,一方面我们和核心企业的平台合作,包括中石化FinTech和中行下的金网络,现在正在和央企下的大的科技平台、核心平台合作,另外我们自建的E购平台,去年把中建整个集采贷拉入了工行项下,还有和其他的互联网核心公司合作,当然我们也有一些资本纽带,对好的场景会融资。这是我们通过打造场景做的融资方式。
智能化,做融资也好、以保理为主向上游发展,做定单融资、存货融资,有了电子化的手段、有了互联网大数据的手段,会统一智能化做电子供应链融资,智能识别融资的比率、期限,下游也是如此。
普惠化,我们参照业界通行的做法,我们在银行内部也做这种创新和实践,穿透一级别及供应商向三四级供应商发展,这是有了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以后,我们确确实实的主打方向,我们已开发了内部的区块链平台,正在往场景化应用。
时间关系我就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银行业界为主的供应链实践,希望大家携手共行,合作推进保障整个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中国的持续发展。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根据大会速记整理,未经被人审阅,仅供学习参考)